我的文字和閱讀愛好都傾向於簡單白話,沒有華麗詞藻。閱讀鉅細靡遺的文字讓我感覺無聊透頂,大腦發暈。書寫具有水準的文字讓我感覺度日如年,大腦發暈。我深信我喜愛閱讀的文字是好文字,但我書寫的文字並不值得一讀。

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

2011/04閱讀紀錄

閱讀紀錄
到目前為止,您今年已讀完 40 本書,共計 11580 頁
年份 書籍量 總頁數
2011 40   11580
2010 135    41680

本月十本書單

造就伊坂幸太郎的 100 本:東野圭吾《宿命》
文學類
京極夏彥《巷說百物語》、吉田修一《同棲生活》、西澤保彥《蘇格蘭遊戲》
東野圭吾《沉睡的森林》、夢野久作《腦髓地獄》、江戶川亂步《兩分銅幣》
櫻庭一樹《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》
非文學類
門田隆將《與絕望奮鬥》、賀川洋《被誤解的日本人》


※本文論及《同棲生活》的部份有雷,放在文章最後一段,請小心腳步。

先從比較不推或不合口味的開始講好了。《被誤解的日本人》或許是因為每個章節都短短的,書中對於日本人或日本社會的解釋,有些大致上沒說錯,但都讓我覺得不夠深入也不夠中肯。看了一下,這本書原始的出版時間似乎是 1999 年,中文版是 2004 年。天啊!十幾年前的日本和現在當然不完全相同!以後也要注意,像這類主題的書籍,別借到太久以前的比較好。

第一次接觸女作家櫻庭一樹,其實我比較想看獨步出版的她的推理作品,無奈一直借不到,只好先看看這本非推理的《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》。剛讀到第一篇時就有種自己被書名騙了的感覺,和自己所期待的完全不同囧。雖然最後我還是勉強翻完了,不過這本真的不是我的菜。希望之後可以在她的推理小說中找到合自己胃口的部份。

《沉睡的森林》是加賀恭一郎系列,但是和《畢業》或《惡意》比起來,總覺得加賀這位主角好像越來越不合我意了,這本小說的結局也很……Orz。聽說電視劇是由阿部寬飾演加賀,但我很難把這兩人的形象合在一起。不過書中有一段對話讓我滿有同感的,大意是說有些人在某個領域吃了很多苦,費盡了許多心力,在外人眼中看起來實在犧牲很大,然而對身處那個領域的人而言,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,外人不必這麼大驚小怪。讀到這段話的當天或前一天,老弟才對我說了「案主真討厭,都要你翻譯整本書,內容那麼多那麼辛苦」之類抱怨的話,當下我有點不曉得該如何回應,但心裡是有答案的:翻譯整本書籍並期待它出版,對從事這工作的人來說是求之不得的事情,也可以說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吧。既然是自己的選擇,付出代價也要去做,突然覺得好像可以理解芭蕾舞者的心情了。

這本應該算是OK:東野圭吾《宿命》。雖然是伊坂老師推薦的,但根據先前的經驗看來,還是要實際讀過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。之前被伊坂老師推薦成功的是宮部美幸的《獵捕史奈克》和山口雅也的《活屍之死》,不過這本《宿命》就沒那麼有趣了。不過仔細想想,那一百本書單涵蓋了他個人很喜歡、想推薦或是對自身有影響的作品,因此其實無法確定《宿命》對他而言是屬於哪一種情況。至於個人對這本書的感想是:真相和結局非常精彩,但是追查謀殺案的過程很無聊,看到快要睡著。覺得比較好看的部份是兩位男主角之間的相互較量,以及追查那個「秘密資料」的情節。目前共看過二十一本東野的小說,如果單以「結局的精彩度」而言,《宿命》應該是名列前茅的。

《巷說百物語》是這個月最早完成的一本,但其實是三月底時先看了前面幾篇,剩下的到四月初才補完。全書分為七篇,依序為〈洗豆妖〉〈白藏主〉〈舞首〉〈芝右衛門狸〉〈鹽之長司〉〈柳女〉與〈帷子辻〉。雖然目前我也只看過《姑獲鳥之夏》和這一本,但也能感覺到京極夏彥招牌的妖怪推理確實很有魅力。書中每一篇都有共同人物登場,詐術師又市、謎題作家百介、阿銀和治平四個主角當中,比較喜歡又市和百介。七個短篇中,我最看不懂〈白藏主〉那一篇,可能是因為沒有一口氣讀完整篇吧,後來稍微翻回前面回顧一下,也還是完全不懂囧。〈舞首〉看到後半段時思緒有點亂掉,不過大致知道結局是怎麼一回事。最喜歡的兩篇是〈芝右衛門狸〉和〈帷子辻〉,尤其後者搭配「九相詩繪卷」彩色拉頁,讀起來更有感覺。雖然那張拉頁下半部越來越有讓人感到不適或噁心的效果,但個人實在不得不推薦它及故事內容所呈現的觀點和省思。

本月書單中,最具爭議性話題的大概是《與絕望奮鬥》吧。關於本書的主軸「光市母子殺人事件」在網路上已有許多轉載文章,我不確定哪個才是原始出處,有興趣的人請自行藉上述關鍵字來咕狗。還記得當初看到那個案件的相關文章時,我簡直氣炸了,同時也為其中許多極度荒謬的情況感到傻眼。明確地說:「我支持死刑。」經過嚴密調查而罪證確鑿的重大犯罪,有什麼理由不判死刑?雖然我不懂法條,也無從確認電視劇是否符合史實,但包青天斷案時不都是一旦確認犯罪事實,就一律得殺人償命嗎?另外,書中有兩段話是這樣的:「所有人都相信法官頭腦清晰品格優良,但實際情況卻相差了十萬八千里。」(p.180)「在法官當中,一定也有許多人擁有豐富的學識以及善良的人性。然而,一旦穿上了黑色的法官袍,他們就放棄了原本查明真相與裁定罪行的使命。他們最大的目標,變成了以法官與菁英的身份,努力在司法界中存活下去;為此,他們再也沒有勇氣詳細檢視個別案例,或是做出與以往不同的判決。(p.253)」雖然本書的情況是「法官和律師維護有犯罪事實的被告」,而電影《儘管如此我沒做過》則是「法官和律師冤枉無犯罪事實的被告」,但這些話卻可以同時套用在這兩部不同的作品上,如果有人同時看過兩者,應該可以明白上面這一段在說什麼。

上一本看的西澤保彥的作品是《啤酒之家的冒險》,就如同一些讀者所言,的確不怎麼有趣。或許是這個原因,這次的《蘇格蘭遊戲》相較之下就覺得好看多了。對於匠與高千系列作的四位主角,唯有匠仔是越看越喜歡,漂撇學長、高千和小兔是喜愛度不定或持平。學長大多時候都蠻好笑的,至於高千,雖然對她不是完全沒有共鳴,但卻是個我看越多本就越難以捉摸的角色。本作最後的犯人我有猜到,因為讀到書中某一段時非常在意某兩個地方,但除此之外,動機和手法什麼的完全猜不到就是了。話說回來,好像從前幾本開始就有那個徵兆了,看完《蘇格蘭遊戲》之後,之前那個想法的可能度好像又提高了。(因為不想爆雷,造成這段心得又是「某個」又是「那個」的,好像在亂寫一通囧。)另外,本書的英文標題是「Last Seen Wearing」,和柯林.德克斯特的《最後的衣著》有什麼關聯嗎?本想借來看看,但在圖書館翻過後,終究還是無法接受西洋文學而放棄了。

推理界四大奇書中的一本《腦髓地獄》以精神病學為主題,據說是一本看了很可能會精神錯亂的小說。當時我還有點不信邪地翻開書頁,看了一部分之後還覺得「嗯?還滿有趣的啊?」我很喜歡「瘋子地獄邪道祭文」的部份,不過看到正木博士的談話和「胎兒之夢」那些研究資料後就開始想哭了,怎麼會難懂成這樣?!雖然說已經看完整本書了,但如果問我那本書究竟是怎麼回事,我大概也答不出來,只記得閱讀過程中有樂趣也有快抓狂的感覺,還有就是對本書譯者深深感到崇敬,光是看中文就很難過了,更何況是要讀日文外加翻譯!此外,另一本「奇書」《黑死館殺人事件》也在我的預備書單中,但聽說這本讀起來似乎比《腦髓地獄》更不舒服?!

這個月的書單沒有特別安排過,但卻有種巧合。《巷說百物語》和《腦髓地獄》內容正好有共通點,而《腦髓地獄》和《兩分銅幣》中好幾個短篇也涉及一樣的主題,讓我閱讀時一直在這幾本書中相互聯想。這個月「新開發」的作者除了櫻庭一樹之外就是江戶川亂步,《兩分銅幣》是他的處女作,全書十六個短篇中個人最喜歡〈紅色房間〉,此外〈雙生兒〉〈算盤傳情的故事〉〈夢遊者之死〉〈疑惑〉也不錯。許多短篇中都可見到推理小說中常有的「謎底」,但在亂步那個時代,那些應該都是經典之作才對。總而言之閱讀的過程中有娛樂到,下次繼續看看其他的作品。




(以下有同棲生活小說雷。另外,雖然我還沒看電影《東京同棲生活》,但以下猜測說不定也會雷到電影,請注意。)








在這之前,我曾借過吉田修一的《熱帶魚》,但那本書很快就被我放棄了,完全不是我的菜。這次會讀《同棲生活》是對書籍簡介和改編的電影有興趣,但讀到一半就覺得期待感有點落空。以前我也有過這種經驗,看了網路書店或書封上的簡介,覺得某本書應該會是自己喜歡的題材或內容,沒想到實際一讀才發現有落差,我想這種落差大多起因於「作者的寫作風格」。這本《同棲生活》就是一例,對我而言劇情和人物設定都不差,文筆也算淺白易讀,但我有時會無法理解吉田修一想要比喻什麼、想要表達什麼,一度懷疑是自己程度不好,但後來又覺得可能是頻率不合。綜合以上因素,我對這本小說的感受很微妙……

我借到的這一本是電影書衣,上面印著五位主要演員,我只認得藤原龍也和貫地谷しほり,再用刪去法得出眼鏡長髮女性是香里奈。閱讀小說前,我不知道誰飾演哪個角色,因此我一面閱讀,一面試著連連看。 我猜香里奈是插畫家店長,貫地谷是小琴,而封面上穿西裝的藤原龍也,無論打扮或年齡都無疑是直輝。即使小說只看了一點點,但在得出「藤原=直輝」的結論後,回想藤原先前演過的角色類型,再加上直輝篇是最後一篇,我便有預感故事結局可能會往兩種方向前進,一是直輝是揪出犯人的關鍵人物,二是直輝本身就是犯人。得知結局後,說不定以後看到藤原都會先懷疑他Orz。不過即使猜到直輝是犯人,也料不到其他四位房客會以那樣的態度看待這個驚人的事實,最後那一段是這本書最強大的地方。


0 訪客回應:

<我要回應>

HELLO!想留言嗎?
本板目前「沒有私密留言及悄悄話功能」,您的留言將會公開張貼。
留言中請勿公開真實姓名、電話、地址等等私人資料喔!
請勿張貼垃圾留言。Do not leave any spam message here.
最近垃圾留言氾濫,若造成您留言不便請多包涵。
如果送出留言後發現頁面上沒有顯示出來,請不必緊張,我看到之後會設為公開。